<code id="5t3w0"><sup id="5t3w0"></sup></code>
    <track id="5t3w0"></track>
    <p id="5t3w0"><del id="5t3w0"></del></p>
  1. <samp id="5t3w0"><del id="5t3w0"><xmp id="5t3w0"></xmp></del></samp>
  2. <table id="5t3w0"><noscript id="5t3w0"></noscript></table>

  3. <table id="5t3w0"></table>

    <big id="5t3w0"><strike id="5t3w0"><ol id="5t3w0"></ol></strike></big>
  4. <table id="5t3w0"></table>
  5. 左傳是一部什么體史書 左傳十大名句欣賞

    文章目錄

    1,左傳是一部什么體史書

    《左傳》全稱《春秋左氏傳》,儒家十三經之一?!蹲髠鳌芳仁枪糯鷿h族史學名著,也是文學名著?!蹲髠鳌返恼Q生,不僅與其作者的史學、史才、史識密不可分,更與其作者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。作為中國古典史學的開山之作,它是特定歷史時代的產物。

    左傳是一部什么體史書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什么史書

    春秋、戰國時代,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變革時代。在劇烈的政治與社會變革之中,涌現出一批文學游說之士。他們著書立說,招收門徒,組成學派,彼此間展開激烈的爭論,形成了“百家爭鳴”的局面。政治與社會的變革,文化的繁榮,為《左傳》的成書創造了有利條件。

    在百家爭鳴中,諸子探討歷史的熱情空前高漲。然而,“諸子百家多起于民間,與官府隔絕,沒有機會讀史書和檔案,未受過史官的教育和熏陶,他們所有一些歷史知識多得之于傳聞,不辨真假”。同時,過去那種片段的、零散的歷史記事,也容易造成人們對歷史認知的嚴重分歧,如《史記·十二諸侯年表序》載,孔門后學對《春秋》的解說,“人人異端,各安其意,失其真”。戰國時代迫切需要一部以敘事的方式全方位敘述歷史的史書。

    《左傳》正是適應時代需要而產生的一部史書。關于《左傳》一書的作者,眾說紛紜。多數學者認為,《左傳》由左丘明創作,經其后學增益而成。左丘明是魯國的瞽史,大約與孔子同時。左丘明創作《左傳》,得益于他的史官身份,也得益于時代的變革。一方面,作為史官,左丘明精通周代官學,能夠掌握大量史料,具備創作《左傳》的便利條件;另一方面,史官制度的衰落與士人自我價值的覺醒,又使左丘明能夠突破傳統的束縛,根據自己的史識和方法撰寫史書。左丘明及其后學,在繼承歷史文化的基礎上,撰成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敘事史,完成了一項前無古人的偉業。

    左傳是一部什么體史書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什么史書

    除了時代的客觀需要之外,大變革時代還為敘事史的創作提供了以下兩個有利條件。

    其一,私人著述的涌現與史料的劇增。春秋、戰國時期,隨著私學興起和士階層的活躍,私人著述空前增多。近二三十年來,出土的先秦簡帛文獻有大量的事語類故事,如前文所舉的上博簡與清華簡的事語類故事等。此類事語類故事以記述人物間的對話為主要內容,有不少充滿智慧的嘉言善語,有的還有精彩的情節描寫。這些事語類故事,它們與《左傳》的關系目前尚不能確定,但可以肯定的是,類似的事語類故事曾于春秋、戰國之際廣為流傳。大量私人著述的歷史故事,不僅為《左傳》提供了重要史料,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《左傳》的敘事方式。

    其二,散文的勃興與敘事藝術的進步。春秋、戰國時期的私人著述,極為注重語言的技巧,注意邏輯、修辭與謀篇布局,重視運用形象化、故事化的表現手法。在文學上便表現為散文的勃興。春秋、戰國時期諸子的著作,文辭優美,風格各異,“如《論語》的雍容和順、迂徐含蓄,《孟子》的靈活善譬、氣勢充沛,《莊子》的奇氣襲人、想象豐富,《荀子》的層次清晰、論斷縝密,《韓非子》的鋒利峭刻、說理透辟,等等”,既是深刻的說理論文,也是優美的散文作品??梢?,用生動的文辭著書立說,已經成為當時士人的普遍追求?!蹲髠鳌窋⑹律鷦颖普?,富有文學感染力,與春秋、戰國時期散文藝術的積極影響有很大關系。

    左傳是一部什么體史書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什么史書

    司馬遷撰寫《史記》,秦代以前的部分,主要取材于《左傳》。司馬遷的《史記》所開創的紀傳體,是繼《春秋》《左傳》的編年體之后出現的一種新的史書體例?!妒酚洝吩隗w例上對成書于戰國時代的《世本》有所借鑒,但《史記》紀傳體的敘事范式與風格,更多的是受到了《左傳》的影響?!蹲髠鳌愤€以“君子曰”的形式,發表對史事的評論,這是中國史論的肇端?!妒酚洝防^承《左傳》的“君子曰”,創立了“太史公曰”的論贊體例。這一體例為后來歷代正史所沿襲。雖然在《左傳》作者的頭腦中,還沒有紀傳體和紀事本末體的明確概念,然而,出于全方位敘述歷史的需要,他“選擇某一史事中的一個關鍵時段或時點,把它作為時間坐標,然后把該史事系于其上,盡可能敘明一個完整的歷史過程。這樣,便不自覺地創造了紀事本末體和紀傳體的手法”?!蹲髠鳌吩诰幠陻⑹轮性杏思o傳體、紀事本末體的雛形,是中國史書編纂體例與方法的一個重大創舉。

    2,左傳十大名句

    左傳是一部什么體史書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什么史書

    《左傳》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,原名為《左氏春秋》。與《春秋公羊傳》《春秋穀梁傳》合稱“春秋三傳”。舊時相傳,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《春秋》而作《左傳》。

    《左傳》實際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。它記事起自魯隱公元年(前722年),到魯悼公十四年(前453年)。它以《春秋》為本,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《春秋》的綱目,是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。

    左傳是一部什么體史書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什么史書

    1、居安思危,思則有備,有備無患。

    【譯文】處于安樂的環境中要保持警惕,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險,想到了就有防備,有了準備,就會免遭禍患。

    【解讀】要時刻提高警惕,保持清醒頭腦,預料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,提前周密慎思,做好充分的防范準備。思想上有了憂患意識,真正到了危險時刻,就可能化險為夷,避免各種不幸的禍患發生?!睹献印吩唬骸叭雱t無法家拂士,出則無敵國外患者,國恒亡。然后知生于憂患,死于安樂也?!睕]有憂患意識,人往往就在安逸享樂中走向沉淪。

    左傳是一部什么體史書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什么史書

    2、茍信不繼,盟無益也。

    【譯文】如果信用跟不上,結盟也無益的。

    【解讀】公元前700年,魯桓公想調解宋國與鄭國的關系,互相講和。這年秋天,魯桓公與宋公在句瀆之丘結盟。由于不知道宋國是否真想講和,所以又在虛地會見。冬天,又在龜地會見。雖然頻繁地會盟,宋公還是拒絕講和。魯桓公便與鄭厲公在武城會盟,率兵攻宋,討伐宋國不守信用?!蹲髠鳌方杈又?,對各國之間頻繁會盟,發表了上述看法。強調遵守信用的重要性。

    左傳是一部什么體史書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什么史書

    3、多行不義,必自斃。

    【譯文】多做不義的事情,必定自我滅亡。

    【解讀】常說“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不是不報,時候未到?!币庠诟嬲]人們,為人處世要有規矩,符合道德準則,不能目無原則,膽大妄為,肆無忌憚,破壞社會秩序,與社會道德規范背道而馳,必然會走上玩火者必自焚的道路?!吨芤住肪途嫒藗儯骸胺e善之家,必有余慶;積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?!?/p>

    左傳是一部什么體史書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什么史書

    4、慎始而敬終,終以不困。

    【譯文】謹慎開始并且不怠慢結果,結局就不會困窘。

    【解讀】告誡人們做事要從始至終小心謹慎、始終如一,才會成就事業,取得圓滿勝利。就如我們常說的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,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,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。越接近成功,越不能松懈,只有堅持到底,才能有最后的勝利。但很多人往往是“功敗垂成”,唯有不忘初心,方得始終。

    左傳是一部什么體史書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什么史書

    5、君子有遠慮,小人從邇。

    【譯文】君子能深謀遠慮,小人的目光只放在眼前。

    【解讀】提醒人們應深思遠謀,志向高遠,自強不息,不可目光短淺,只看到眼前利益。范蠡與文種共同輔佐越王勾踐滅吳,功成之后,范蠡明了勾踐為人,果斷舍棄身外之物,選擇急流勇退,泛舟五湖,從容灑脫。而大夫文種不聽范蠡勸告,貪戀權位,對越王勾踐的殘忍與胸懷認識不足,最后落得賜劍自刎的下場。

    6、度德而處之,量力而行之。

    【譯文】忖度德行如何,以便決定自己怎樣處理事情;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,從而決定該怎樣行動。

    【解讀】每個人在做每件事情之前,首先要充分考慮自己的道德涵養程度和為人處世的態度,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,以此來確定自己應處的位置,決定行事方針和方法?!安荒芸s頭者,且休縮頭;可以放手者,便須放手?!币粋€人立身處世,要學會審時度勢,有所為有所不為,如邵雍所說:“知行知止唯賢者,能屈能伸是丈夫”。

    左傳是一部什么體史書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什么史書

    7、修己而不責人。

    【譯文】努力修養自己的品德,對別人則不求全責備。

    【解讀】“吾日三省乎吾身”“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?!毕炔粩嗤晟谱约旱赖滦摒B,才能像《大學》中所說的:“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?!鄙朴诎l現別人優點,不要吹毛求疵,求全責備。要有一顆愛護關心他人之心,幫助他人,如此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。

    左傳是一部什么體史書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什么史書

    8、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。

    【譯文】面頰和牙床骨互相依存,失去了嘴唇,牙齒就會露出來受寒。

    【解讀】在遇到相依而存的事情時,首先要有理智的態度和冷靜客觀的思想,客觀分析,反復思忖,權衡利弊,考慮因果,將決策失誤減到最低。三國鼎立,曹魏勢大,吳蜀如唇齒相依,若不聯合,勢難生存。所以諸葛亮未出茅廬,即把聯合抗曹作為他為劉備制定的基本國策。有了吳蜀的聯盟,諸葛亮才可以放手南征、七擒孟獲,北伐中原、六出祁山,而無后顧之憂。

    左傳是一部什么體史書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什么史書

    9、能敬無災。

    【譯文】能夠恭敬,便沒有災禍。

    【解讀】公元前539年,小邾穆公到魯國朝見。魯季武子不想用諸侯之禮接待他。穆叔表示反對,說了“能敬無災”的話。他認為邾國來朝,是沒有忘記我國的友好,恭恭敬敬地迎接他,還怕他有三心二意。如果降低一個友好國家的接待規格,怎能迎來更多友好的國家呢?在生活中同樣如此,你敬重人家,人家也尊重你;你自以為是而瞧不起人家,人家也瞧不起你。這樣就會引起各種矛盾而帶來禍害。

    左傳是一部什么體史書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什么史書

    10、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。雖久不廢,此之謂不朽。

    【譯文】最高的是樹立德行,其次是樹立功業,再其次是樹立言論。即使過了很久也不會被廢棄,這就叫做不朽。

    【解讀】這里說的“三不朽”實即人應該怎樣生活才最有意義或價值的問題。在這三個方面只要有一方面有出類拔萃、傳之久遠的業績,則可稱之為不朽之人。曾國藩被稱為完人,因為他在這三個方面均有突出貢獻:曾氏的德行被廣泛贊美;他的“事功”是撲滅太平天國起義,也被清政府所肯定;他的著述有一千余萬言的《曾國藩全集》。


    為您推薦


    免責聲明:本站作為信息內容發布平臺,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(含文章中內容、圖片等),請及時聯系本站,我們會及時刪除處理。

    a片免费一级无码
    <code id="5t3w0"><sup id="5t3w0"></sup></code>
      <track id="5t3w0"></track>
      <p id="5t3w0"><del id="5t3w0"></del></p>
    1. <samp id="5t3w0"><del id="5t3w0"><xmp id="5t3w0"></xmp></del></samp>
    2. <table id="5t3w0"><noscript id="5t3w0"></noscript></table>

    3. <table id="5t3w0"></table>

      <big id="5t3w0"><strike id="5t3w0"><ol id="5t3w0"></ol></strike></big>
    4. <table id="5t3w0"></table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