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,絕句的平仄格律一覽表
七絕
1、平起首句入韻
中平中仄仄平平,
中仄平平仄仄平。
中仄中平平仄仄,
中平中仄仄平平。
2、平起首句不入韻,首句換成“平平仄仄平平仄”,其余不變。
中平中仄平平仄,
中仄平平仄仄平。
中仄中平平仄仄,
中平中仄仄平平。
3、仄起首句入韻
中仄平平仄仄平,
中平中仄仄平平。
中平中仄平平仄,
中仄平平仄仄平。
4、仄起首句不入韻,首句換成“仄仄平平平仄仄”,其余不變。
中仄中平平仄仄,
中平中仄仄平平。
中平中仄平平仄,
中仄平平仄仄平。
絕句都是平韻,首入的是 1 2 4句3平韻 首不入韻的,就2 4 句2平韻
五絕
五絕類型一
⊙平平仄仄,
⊙仄仄平平。(韻)
⊙仄平平仄,
平平仄仄平。(韻)
五絕類型二
平平仄仄平,(韻)
⊙仄仄平平。(韻)
⊙仄平平仄,
平平仄仄平。(韻)
五絕類型三
⊙仄平平仄,
平平仄仄平。(韻)
⊙平平仄仄,
⊙仄仄平平。(韻)
五絕類型四
⊙仄仄平平,(韻)
平平仄仄平。(韻)
⊙平平仄仄,
⊙仄仄平平。(韻)
五律的有四種,
五律類型一
⊙平⊙仄仄
⊙仄仄平平(韻)
⊙仄⊙平仄
平平⊙仄平(韻)
⊙平⊙仄仄
⊙仄仄平平(韻)
⊙仄⊙平仄
平平⊙仄平(韻)
五律類型二
平平⊙仄平(韻)
⊙仄仄平平(韻)
⊙仄⊙平仄
平平⊙仄平(韻)
⊙平⊙仄仄
⊙仄仄平平(韻)
⊙仄⊙平仄
平平⊙仄平(韻)
五律類型三
⊙仄⊙平仄
平平⊙仄平(韻)
⊙平⊙仄仄
⊙仄仄平平(韻)
⊙仄⊙平仄
平平⊙仄平(韻)
⊙平⊙仄仄
⊙仄仄平平(韻)
五律類型四
⊙仄仄平平(韻)
平平⊙仄平(韻)
⊙平⊙仄仄
⊙仄仄平平(韻)
⊙仄⊙平仄
平平⊙仄平(韻)
⊙平⊙仄仄
⊙仄仄平平(韻)
七律也是四種
七律類型一
⊙平⊙仄⊙平仄
⊙仄平平⊙仄平(韻)
⊙仄⊙平⊙仄仄
⊙平⊙仄仄平平(韻)
⊙平⊙仄⊙平仄
⊙仄平平⊙仄平(韻)
⊙仄⊙平⊙仄仄
⊙平⊙仄仄平平(韻)
七律類型二
⊙平⊙仄仄平平(韻)
⊙仄平平⊙仄平(韻)
⊙仄⊙平⊙仄仄
⊙平⊙仄仄平平(韻)
⊙平⊙仄⊙平仄
⊙仄平平⊙仄平(韻)
⊙仄⊙平⊙仄仄
⊙平⊙仄仄平平(韻)
七律類型三
⊙仄⊙平⊙仄仄
⊙平⊙仄仄平平(韻)
⊙平⊙仄⊙平仄
⊙仄平平⊙仄平(韻)
⊙仄⊙平⊙仄仄
⊙平⊙仄仄平平(韻)
⊙平⊙仄⊙平仄
⊙仄平平⊙仄平(韻)
七律類型四
⊙仄平平⊙仄平(韻)
⊙平⊙仄仄平平(韻)
⊙平⊙仄⊙平仄
⊙仄平平⊙仄平(韻)
⊙仄⊙平⊙仄仄
⊙平⊙仄仄平平(韻)
⊙平⊙仄⊙平仄
⊙仄平平⊙仄平(韻)
2,七言律詩的四種格式
七言律詩的四種格式是:平起首句入韻式、平起首句不入韻式、仄起首句入韻式、仄起首句不入韻式。
1、平起首句入韻式
平平仄仄仄平平,仄仄平平仄仄平。
仄仄平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仄平平。
平平仄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仄仄平。
仄仄平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仄平平。
2、平起首句不入韻式
平平仄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仄仄平。
仄仄平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仄平平。
平平仄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仄仄平。
仄仄平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仄平平。
3、仄起首句入韻式
仄仄平平仄仄平,平平仄仄仄平平。
平平仄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仄仄平。
仄仄平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仄平平。
平平仄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仄仄平。
4、仄起首句不入韻式
仄仄平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仄平平。
平平仄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仄仄平。
仄仄平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仄平平。
平平仄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仄仄平。
七言律詩體格律解析
1、押韻嚴格
全篇四韻或五韻,一般逢偶數句押韻,即第二、四、六、八句最后的一個字要同韻。首句可押可不押,通常押平聲,一韻到底,中間不換韻。還要求按韻書中的字押韻。原則上只能用本韻,不能用鄰韻;即使稍微松一點,也只允許入韻的首句可以用鄰韻,叫作“借韻”。
2、篇幅固定
每首八句,每句七字,共五十六字。其第一、二句稱為“首聯”,三、四句稱為“頷聯”,五、六句稱為“頸聯”,七、八句稱為“尾聯”。
3,怎么判斷是律詩還是絕句
問題一:律詩和絕句怎么區分?基礎概念是? 律詩和絕句的關系:
1、共同點:律詩和絕句都是格律詩。所謂格律,就是在聲韻上有固定的模式和一定的規范。
(1)講平仄,在聲韻聲調上有音樂的節奏和美感。比如哪個地方要用平聲字(可粗略視為現代漢語拼音的第一、二聲調,用A表示。但是古漢語與現在略與不同),哪些地方該用仄聲(可粗略視為現代漢語拼音第三、四聲調,用B表示。但是古漢語與今也略有不同,還有古語中有入聲,用C表示。今普通話則無)。
舉個例子來說。杜甫《絕句》:
兩個黃鸝鳴翠柳,一行白鷺上青天。窗含西領千秋雪,門泊東吳萬里船。
在聲調上看:
BB/AAA/BB,CA/BBB/AA。AA/AB/AA/B,AB/AA/BB/A??梢詢勺只蛉謩澇鲆粋€音塊來,而且音塊相互交替。
注:除了一二聲用A表示,三四聲用B表示,注有C的是古入聲字,屬于仄聲,今則無。
如果換成平仄:
仄仄/平平平/仄仄,礎平/仄仄仄/平平。平平/平仄/平平/仄,平仄/平平/仄仄/平。
《蜀相》
蜀相祠堂何處尋?錦官城外柏森森。映階碧草自春色,隔葉黃鸝空好音。
BB/AAA/BA,BA/BBC/AA。AA/CB/BA/B,CC/AA/AB/A。
三顧頻繁天下計,兩朝開濟老臣心。出師未捷身先死,常使英雄淚滿襟。
AB/AAA/BB,BA/BBC/AA。CA/BC/AA/B,AB/AA/BB/A。
注:除了一二聲用A表示,三四聲用B表示,注有C的是古入聲字,屬于仄聲,今則無。
這里講得有點深了,不必在意,目的只是為了讓大家知道,什么是格律。以上講的只是一個模式的格律,格律按以上這種兩字或三字的音塊彼此交替,有的地方可以通融,有的地方必須遵循,不能隨意變動,否則就不合規范。
2、兩者的區別:
先認識一下絕句和律詩的基本結構:
絕句:
兩個黃鸝鳴翠柳,一行白鷺上青天。
窗含西領千秋雪,門泊東吳萬里船。
一首有四行(四句)。逗句也算一句,與今之語法不同。
律詩:
蜀相祠堂何處尋?錦官城外柏森森。――首聯
映階碧草自春色,隔葉黃鸝空好音。――頷聯(要求對仗)
三顧頻繁天下計,兩朝開濟老臣心。――頸聯(要求對仗)
出師未捷身先死,常使英雄淚滿襟。――尾聯
一首有八句。兩句為一聯。分別為首、頷、頸、尾(末)聯。
(1)行數句數。上的區別:簡單的看,
絕句是每首四句。每句有幾字就是幾言絕句,如每句五個字就叫五言絕句,簡稱五絕;有七個字就叫七言絕句,簡稱七絕。這兩種出現的較多,當然也有每句六個字,八個字的,數量極少。
律詩是每首八句。同絕句一樣,每句幾字就是幾言律詩,可以簡稱幾律。
(2)格律上的區別。因為句數不一樣,所以導致格律上也有稍微的區別。
(3)對仗要求的區別。絕句不一定要對仗對偶,也就是沒有嚴格規定,可以有也可以沒有。但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。
綜合上邊所說的:律詩和絕句的共同點是:都是格律詩。
最簡單直觀地區別是:律詩是每首有八句的格律詩。絕句是每首有四句的格律詩。...>>
問題二:絕句與律詩應該怎樣區別? 律詩和絕句都是近體詩。那么,怎樣區分律詩和絕句呢? 一、律詩一般每首八句,每句五個字的律詩叫五言律詩,簡稱五律(如孟浩然的《過故人莊》);每句七個字的律詩叫七言律詩,簡稱七律(如陸游的《游山西村》)。二、絕句每首四句,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,簡稱五絕(如李白的《靜夜思》);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,簡稱七絕(如王安石的《書湖陰先生壁》)。三、此外,每首詩偶句句末必須押韻,如陸游的《游山西村》押韻的字是“豚”、“村”、“存”、“門”,李白的《靜夜思》押韻的字是“霜”、“鄉”。七言律詩的三、四句和五、六句要對仗,《游山西村》中的“山重水復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和“簫鼓追隨春社近,衣冠簡樸古風存”,就是對偶句。 四、七言律詩定格形式: 1、平起式(一、二、四、六、八韻) [平]平[仄]仄仄平平,[仄]仄平平[仄]仄平。(簡稱首聯) [仄]仄[平]平[平]仄仄*,[平]平[仄]仄仄平平。(簡稱頷聯) [平]平[平]仄[平]平仄,[仄]仄平平[仄]仄平。(簡稱頸聯) [仄]仄[平]平[平]仄仄,[平]平[仄]仄仄平平。(簡稱尾聯) *這個句型如第五字用仄,第三字必須用平?!癧 ]”內可仄可平。 2、仄起式(一、二、四、六、八韻) [仄]仄平平[仄]仄平,[平]平[仄]仄仄平平。 [平]平[仄]仄[平]平仄,[仄]仄平平[仄]仄平。 [仄]仄[平]平[平]仄仄*,[平]平[仄]仄仄平平。 [平]平[仄]仄[平]平仄,[仄]仄平平[仄]仄平。 *這個句型如第五字用仄,第三字必須用平?!癧 ]”內可仄可平。 五、五言律詩定格形式: 仄起式(首句不壓韻) [仄]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。 [平]平平仄仄,[仄]仄仄平平。 [仄]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。 [平]平平仄仄,[仄]仄仄平平。 六、七言絕句定格形式: 仄起式(首句入韻) [仄]仄平平[仄]仄平,[平]平[仄]仄仄平平。 [平]平[仄]仄[平]平仄,[仄]仄平平[仄]仄平。
問題三:怎樣辨別律詩和絕句 很簡單啊 絕句只有四句“*****,***** *****,*****。 律詩是八句,七言或者五言指的是每句的字數???
問題四:律詩和絕句的區別及各自的特點 律詩和絕句都是近體詩。那么,怎樣區分律詩和絕句呢?
一、律詩一般每首八句,每句五個字的律詩叫五言律詩,簡稱五律(如孟浩然的《過故人莊》);每句七個字的律詩叫七言律詩,簡稱七律(如陸游的《游山西村》)。
二、絕句每首四句,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,簡稱五絕(如李白的《靜夜思》);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,簡稱七絕(如王安石的《書湖陰先生壁》)。
三、此外,每首詩偶句句末必須押韻,如陸游的《游山西村》押韻的字是“豚”、“村”、“存”、“門”,李白的《靜夜思》押韻的字是“霜”、“鄉”。七言律詩的三、四句和五、六句要對仗,《游山西村》中的“山重水復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和“簫鼓追隨春社近,衣冠簡樸古風存”,就是對偶句。
四、七言律詩定格形式:
1、平起式(一、二、四、六、八韻)
[平]平[仄]仄仄平平,[仄]仄平平[仄]仄平。(簡稱首聯)
[仄]仄[平]平[平]仄仄*,[平]平[仄]仄仄平平。(簡稱頷聯)
[平]平[平]仄[平]平仄,[仄]仄平平[仄]仄平。(簡稱頸聯)
[仄]仄[平]平[平]仄仄,[平]平[仄]仄仄平平。(簡稱尾聯)
*這個句型如第五字用仄,第三字必須用平?!癧 ]”內可仄可平。
2、仄起式(一、二、四、六、八韻)
[仄]仄平平[仄]仄平,[平]平[仄]仄仄平平。
[平]平[仄]仄[平]平仄,[仄]仄平平[仄]仄平。
[仄]仄[平]平[平]仄仄*,[平]平[仄]仄仄平平。
[平]平[仄]仄[平]平仄,[仄]仄平平[仄]仄平。
*這個句型如第五字用仄,第三字必須用平?!癧 ]”內可仄可平。
五、五言律詩定格形式:
仄起式(首句不壓韻)
[仄]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。
[平]平平仄仄,[仄]仄仄平平。
[仄]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。
[平]平平仄仄,[仄]仄仄平平。
六、七言絕句定格形式:
仄起式(首句入韻)
[仄]仄平平[仄]仄平,[平]平[仄]仄仄平平。
[平]平[仄]仄[平]平仄,[仄]仄平平[仄]仄平。
問題五:怎么樣分辨律詩和絕句? 律詩
古人寫律詩,是嚴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。韻書的歷史,這里用不著詳細敘述。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閱的《詩韻集成》、《詩韻合璧》等韻書,不但可以說明清代律詩的押韻,而且可以說明唐宋律詩的用韻。一般人所謂“詩韻”,也就是指這個來說的①。詩韻共有 106個韻:平聲30韻,上聲29韻,去聲30韻,入韻17韻。律詩一般只用平聲韻②,所以我們在這里只談平聲韻;至于仄聲韻,留待下文講古體詩時再行討論。
在韻書里,平聲分為上平聲,下平聲。平聲字多,所以分為兩卷,等于說平聲上卷,平聲下卷,沒有別的意思。
上平聲15韻:
一東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魚 七虞 八齊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刪
下平聲15韻:
一先 二蕭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陽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鹽 十五咸
東冬等字都只是韻的代表字,它們只表示韻母的種類。至于樂冬這兩下韻(以及其他相似的韻)在讀音上有什么分別,現在我們不需要追究它。我們只須知道:它們在最初的時候可能是有區別的,后來混而為一了,但是古代詩人們依照韻書,在寫律詩時還不能把它們混用。起初是限于功令,在科舉應試的時候不能不遵守它;后來成為風氣,平常寫律詩的時候也遵守它了。在《紅樓夢》里,有這樣一段故事:林黛玉叫香菱寫一首詠月的律詩,指定用寒韻。香菱正在挖心搜膽,耳不旁聽,目不別視的時候,探春隔窗笑說著:“菱姑娘,你閑閑吧?!毕懔庹鸬溃骸伴e字是十五刪的,錯了錯了?!边@一段故事可以說明近體詩用韻的嚴格。
韻有寬有窄:字數多的叫寬韻,字數少的叫窄韻。寬韻如支韻、真韻、先韻、陽韻、庚韻、尤韻等,窄韻如江韻、佳韻、肴韻、覃韻、鹽韻、咸韻等。窄韻的律詩是比較少見的。有些韻,如微韻、刪韻、侵韻,字數雖不多,但是比較合用,詩人們也很喜歡用它們。
五律第一句,多數是不押韻的;七律第一句,多數是押韻的。由于第一句押韻與否是自由的,所以第一句的韻腳也可以不太嚴格,用鄰近的韻也行。這種首句用鄰韻的風氣到晚唐才相當普遍,宋代更成為有意識的時尚
以上所述律詩用韻的嚴格性,只是為了說明古代的律詩。今天我們如果也寫律詩,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詩韻。不但首句用鄰韻,就是其他的韻腳用鄰韻,只要朗誦起來諧和,都是可以的。
絕句
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。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后才有的,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。這里我們就把兩種絕句分開來討論。一律絕
律絕跟律詩一樣,押韻限用平聲韻腳,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,講究粘對。
絕句原則上可以不用對仗,如果用對仗,往往用在首聯,但是,尾聯用對仗,也不是少見的。首尾兩聯都用對仗,也就是全篇用對仗,也不是少見的。
有人說,“絕句”就是截取律詩的四句,這話如果用來解釋“絕句”的名稱的來源,那是不對的,但是以平仄對仗而論,絕句確是截取律詩的四句:或截取前后二聯,不用對仗;或截取中二聯,全用對仗;或截取前二聯,首聯不用對仗;或截取后二聯,尾聯不用對仗。
二古絕
古絕既然是和律絕對立的,它就是不受律詩格律束縛的。它是古體詩的一種。凡合于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的,應該認為古絕:
⑴用仄韻;
⑵不用律句的平仄,有時還不粘、不對。當然有些古絕是兩種情況都具備的。
上文說過,律詩一般是用平聲韻,因此,律絕也是用平聲韻。如果用了仄聲韻,那就可以認為古絕。
即使用了平聲韻,如果不用律句,也只能算是古絕。五言古絕比較常見,七言古絕比較少見。不合律句。尾聯與首聯不粘,而且用了仄聲韻。
當然,古絕和律絕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......>>
問題六:怎樣區分古體詩和近體詩,絕句和律詩 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方法
一、 以格律分類:
古體詩除了需要用韻之外,不受格律限制。近體詩除了需要用韻之外,受到格律的限制。
二、 以字數分類:
近體詩只有五言、七言二種形式。古體詩有四言、五言(稱五古)、七言(稱七古)、字數不整齊的稱雜言古詩(雜言古詩因有七字句,所以也稱七古),也有少數三言、六言。
三、 以句數分類:
古體詩從二句到百句都有。近體詩絕句四句,律詩八句,排律八句以上。
四、 以用韻分類:
(一) 古體詩:
1. 全首詩可用一個平聲韻或仄聲韻,又可隨意轉為其它韻。
2. 一首詩中每句都可以用韻,用于韻的字可以重復。
3. 詩中用韻不限定在偶數句子上,奇數句也可以用韻。
4. 詩中可以用鄰韻和上去聲通押。
5. 允許散文化的句子。
(二) 近體詩:
1. 一首詩限用一個韻,除第一句可以用韻或不用韻之外,其余句子都是雙數句用韻。
2. 用于韻腳的字不能重復。
3. 不用韻句子的末一字,平仄聲不能與用韻句子的末一字相同。
4. 除起句外不能用鄰韻。
5. 都用平聲韻。
絕句是四句,律詩是八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