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,公共場所遵守十條規則
1、不亂扔雜物、不隨地吐痰、不損壞花木、不吵架斗毆等;
2、禁煙場所不吸煙;
3、影劇院、圖書館、會所等場所不大聲喧嘩、嬉鬧,使用手機等通訊工具不影響他人;
4、不人為弄臟、損壞公用電話、郵箱、報欄、座椅、窨井等公共設施。
擴展資料
公共場所共7類28種:
1、住宿與交際場所(8種):賓館、飯館、旅館、招待所、車馬店、咖啡館、酒吧、茶座。
2、洗浴與美容場所(3種):公共浴室、理發館、美容院。
3、文化娛樂場所(5種):影劇院、錄像廳(室)、游藝廳(室)、舞廳、音樂廳。
4、體育與游樂場所(3種):體育場(館)、游泳場(館)、公園。
5、文化交流場所(4種):展覽館、博物館、美術館、圖書館。
6、購物場所(2種):商場(店)、書店。
7、就診與交通場所(3種):候診室、候車(機、船)室、公共交通工具(汽車、火車、飛機和輪船)。
2,公共場所十種文明禮儀
基本禮儀:
1、站立時挺胸、收腹、抬頭,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。
2、穿禮服或旗袍站立時忌雙腳并列,應以一只腳為重心,雙腳前后適當錯開。
3、坐立時上身保持端正,女士穿裙裝坐沙發不應太靠里面。
4、兩腿交疊而坐時,懸空的小腿回收,腳尖向下。
5、與人交談時身體適當前傾,可根據內容需要做適當手勢。
6、走路時身體挺直,自然擺動雙臂,不左搖右擺。
7、穿旗袍走路時胸微含,下頜微收,步幅不宜太大。
8、在室內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,打噴嚏時適當掩口。
9、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,不隨地吐痰,打噴嚏時適當掩口。
10、?;丶铱锤改?,主動噓寒問暖,分擔家務。
禮儀的重要性:
1、禮儀是人際關系和諧的基礎
社會是不同群體的集合,群體是由眾多個體匯合而成的,而個體的差異性是絕對的,例如:性別、年齡、貧富、尊卑等。禮儀是社會交往的潤滑劑和黏合劑,會使不同群體之間相互敬重、相互理解、求同存異、和諧相處。
2、禮儀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載體
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體系中最基礎的內容。因為講文明、講禮貌是人們精神文明程度的實際體現。
然而每個人的文明程度不僅關系到自己的形象,同時也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,所以要繼承弘揚祖國優秀的文化傳統,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,文明禮儀宣傳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內容。
3,公共場合要遵守的規則
法律分析:1.言行得體,不大聲喧嘩、嬉鬧。2.減少吸煙,不在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或者區域吸煙,不隨意丟棄煙頭。
高要城區禁煙標志。3.不隨地吐痰、便溺,不亂丟紙屑、果皮等廢棄物。4.乘坐廂式電梯時先出后進,乘坐扶手電梯時依次有序站立5.開展廣場舞、露天演唱等健身娛樂活動時,控制音量,減少噪聲,禁止在城市市區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,不得干擾他人正常工作、學習和生活。6.參加、觀看文藝演出、體育賽事等大型文體活動,應當遵守活動現場秩序,維護活動場所環境衛生。7.倡導文明、安全、環保祭祀,不在道路、廣場等公共場所拋灑、焚燒、擺放祭奠物品。8.公民應遵守的其他公共場所文明行為規范
法律依據:《學習文明行為促進條例》 公民應當遵守下列公共場所文明行為規范:
(一)言行得體,不大聲喧嘩、嬉鬧。
(二)減少吸煙,不在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或者區域吸煙,不隨意丟棄煙頭。
高要城區禁煙標志。
(三)不隨地吐痰、便溺,不亂丟紙屑、果皮等廢棄物。
(四)乘坐廂式電梯時先出后進,乘坐扶手電梯時依次有序站立
(五)開展廣場舞、露天演唱等健身娛樂活動時,控制音量,減少噪聲,禁止在城市市區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,不得干擾他人正常工作、學習和生活。
(六)參加、觀看文藝演出、體育賽事等大型文體活動,應當遵守活動現場秩序,維護活動場所環境衛生。
(七)倡導文明、安全、環保祭祀,不在道路、廣場等公共場所拋灑、焚燒、擺放祭奠物品。
(八)公民應遵守的其他公共場所文明行為規范